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带着信念和决心前行
——记扎旗法院巴雅尔图胡硕法庭庭长那顺
作者:李金瑞  发布时间:2017-12-04 15:37:41 打印 字号: | |
  “那庭长,每天这么干我都干不动了,您不累吗?” “我也累啊,但是想想20多年朝夕相处的牧民和一直坚持的审判事业,他们是我心里放不下的疙瘩,舍不得啊!”是啊!那顺庭长在巴雅尔图胡硕扎根25载,他的血汗早已经融入到这8000平方公里的草原上,他的感情寄托在生他、养他的大草原上,他的根在这里,他的心在这里,他的牧民在这里。

  2015年7月的一天,布仁白乙拉家的605只羊进入了刘志龙家的玉米地,刘志龙将布仁白乙拉的羊圈进自己家羊圈。双方协商无果后,布仁白乙拉联系巴雅尔图胡硕司法所工作人员寻求解决,司法所工作人员现场清点羊数,并制作了询问笔录,但几次协调均无功而返。布仁白乙拉情急之下又向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后,对刘志龙进行说服教育,仍未见成效,被告还是执意扣羊群,要求索赔玉米地的损失。僵持三天后,原告布仁白乙拉来到巴雅尔图胡硕法庭,请求尽快立案解决。此时,那顺正赶着周末请假去北京陪妻子看病。接到助理的通知后,那顺对妻子说:“咱回去吧,反正这次只是检查,暂时也不需要住院,待过些日子再过来住院治疗吧!”就匆忙找售票点,订了回程的票。那顺的妻子对他这样突如其来的决定习以为常,心想又是工作上有啥急事了。 第二天,那顺就直接赶到了刘志龙的牧铺。在详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那顺徒步到被告玉米地处,进入遭受羊群踩踏、啃食的片区,他顶着炎炎烈日,在地里详细查勘完后,浑身湿漉漉地回到被告家,虽然屋里一片狼藉,无落脚之地,但那顺并没有嫌弃脏乱,盘腿就坐在了炕中间,便打开了“话匣子”,与被告刘志龙掰起手指算起账。在那顺的协调下,两人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

  那顺庭长在广阔的草原上用自己的淳朴、赤诚、豪爽和坚毅的优秀品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情怀,他带领干警一起一改做堂办案为巡回审理,长期巡回办案在草原上,巡回审结案件占总案件数量61%,他大胆尝试“巡、立、审、执、教”一体化巡回办案长效机制,随时随地把庭审开在牧包草地的百姓家。以即立、即审、即执的方式有效地为群众化解纷争。他用草原人特有的坚毅和司法为民的决心,赢得了牧民对他的信任,牧民们亲切的称那顺庭长为“老那”。那顺庭长自己说“他喜欢这称呼,让他感觉他还是牧民的儿子,他的牧民没有把他当成大官。”是啊,这个“老那”来的多么不容易,相比高高在上的那庭长,一声老那,叫出了牧民对那顺的信任,叫出了牧民对人民法院的认可。

  近日,人社部、最高法院授予那顺同志“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与此同时,那顺庭长入选了内蒙古2017年度“十佳法治人物”,在颁奖典礼上组委会的颁奖词这样说:马背上的法官,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蒙古语诉讼软件,让法律跨越民族的界限,20年4000件8000平方公里,一个案例就是一张法治名片,一次判决就是一纸法治宣传单,凭理断曲直,以情暖心肠,巡回审理在草原,换来百姓心理甜。如何践行司法为民,老那给出了“那顺式答案”,心扎根在基层,脚踏进百姓家中,怀揣着为民的信仰决心无私奉献。在司法为民的路途上,我们需要更多的“老那”,只有得到人民的认可,依法治国的实践才能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扎鲁特旗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