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申诉?
申诉是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为有错误,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原审的上一级人民法院要求纠正的行为。申诉是当事人享有的一项民主权利。
人民法院依法就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的申诉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提起再审。审查申诉是人民法院发理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是否确有错误的一条主要渠道,也是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监督的重要途径。
申诉的提出
刑事申诉由原审案件被告人、被害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原审人民法院或原审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原审同级或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
提出申诉时,应提交申诉状一式三份,原审判决及本人的身份证明,有委托人的还要提供相关的委托手续,申诉状应写明以下几点:
1、写明申诉人的基本情况,即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住址。如果申诉人是刑事在押犯,应写明现押处所,如果申诉人是被告人的辩护人、近亲属,或其他公民,应写明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同被告人的关系。
2、写明不服何法院的何号判决或裁定并提供原一、二审法律文书复印件。
3、写明申诉的事实及理由。对原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认为确有错误,要用事实说明,并提供能够说明申诉事实的证据,所列事实要求真实、准确。对原判决、裁定认为适用法律不当或认为案件性质认定错误,或认为量刑畸轻畸重或认为原告严重违反诉讼程序等等,均应在申诉状中明确说明,并充分阐明理由。
4、如果是别人代书的,应写明代书人的单位和代书人姓名。
5、如有新的证据,应附上有关证据材料或书证的复印件。
决定再审的条件
1、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有错误的;
2、据以定罪量刑的事实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4、原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什么是申请再审
申请再审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经济、知产判决、裁定和调解书以及行政裁判,认为有错误,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再次审理的诉讼行为。
当事人申请再审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申请再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的错误,并作出有利于自己新的裁决。 申请再审是人民法院纠正已经发生效力的错误裁决的重要途径。
申请再审的条件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4、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5、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
6、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并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
对民事、经济案件的再审申请,法院一般采取听证的方式予以审查。听证审查有以下具体规定:
1、听证活动应有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参加,双方当事人在听证活动中享有同等的权利。
听证活动中双方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均负有举证的义务。对方提供的证据均享有质证的权利。
2、听证活动应当公开进行,但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除外。
3、听证活动可由审判员一人主持,或由二名或二名以上审判员参加,书记员一人担任记录。
4、听证活动应当围绕再审申请的事实和理由进行,必要时可对全案进行听证。
5、听证活动允许有当事人委托的律师参加。
6、听证活动中,被申请人对申请人的申请要求提供反证的,审判人员应责令被申请人限期向法院提供有关反证材料,并可视情决定再行听证的日期。
听证结束后,合议庭经评议对再审申请可作出下列处理:
1、原裁判正确,再审申请理由不成立的,应予驳回;
2、原裁判正确或无重大差错,当事人在听证活动中自行和解的,应制作和解笔录,由申请人撤回再审申请;
3、原裁判可能有错误,应当依法予以纠正的,合议庭应向分管院长汇报案情及拟处理意见,由分管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对原审案件中止执行及提起再审;
4、原裁判确有错误的,在听证过程中当事人自行成达和解协议,为保护当事人民事权利的意思自治,应及时提请审判委员会批准,进入再审程序予以处理。
申诉与申请再审程序中其他的一些相关规定
1、当事人就本院生效裁决申诉或申请再审被驳回的案件不服可向上级法院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对于当事人就本院一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由本院审查处理,对于当事人就本院二审终审的案件申诉或申请再审的,由本院审查处理。
2、当事人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再审的,申请人应依法交纳诉讼费。
3、对需要立案复查的申诉(申请再审)案件,一般在立案、阅卷后三个月内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当事人。如在三个月内不能审结的,需要延长审理的,须报批准。
4、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不得申请再审。
5、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