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为民法官化解亲兄弟反目成仇案
作者:巴图白乙拉  发布时间:2015-07-03 16:35:29 打印 字号: | |
  古语有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骨肉手足本应是世界上最亲最近之人,但亲兄弟反目成仇对簿公堂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却时有发生。近日,扎鲁特旗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这样的案件。

  王母育有两子,取名王孝、王顺(均为化名),王母在世时,最初与小儿子王顺一起生活,可惜小儿子不务正业,因盗窃罪先后两次入狱。王顺入狱期间,大儿子王孝把母亲接到身边,悉心赡养。转眼几年,小二子刑满释放,母亲坚持回到小儿子处生活,谁知好景不长,小儿子竟然瞒着哥哥,撇下母亲搬到别处生活,老母亲为了不给两个孩子带来负担,没有生活能力的她开始在村子里要饭讨生活,此事被王孝知道后,便再次把目前接到自家赡养,直到老人百年。

  王顺这一走就是十年。这期间,老母亲的人口地一直由王顺经营。故事的转折发生在2012年,王顺从外地回村,向王孝索要母亲留下的人口地,本已种下怨恨的哥哥毅然拒绝了弟弟的无理要求,他认为自己对母亲尽到了赡养义务,而弟弟却撇下老人不管,一走十年未归,太无人情亲情。自此兄弟反目成仇!

  此事后来经过村委会调解,兄弟二人同意老人家留下的十亩人口地中的3.5亩一等地由弟弟经营,4.5亩二等地由哥哥耕种。可不久之后弟弟王顺擅自反悔,对王孝已经耕种的4.5亩土地进行了翻种,王孝一怒之下诉至人民法院请求予以解决。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扎旗法院审理的这起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

  案件受理后,主审法官考虑到本案原被告系亲兄弟的现实情况,并没有急于判决,因为无论谁赢谁输,一纸判决只会让这份本就脆弱的兄弟亲情变得荡然无存,不仅达不到定纷止争的效果,还很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为了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主审法官多次找到双方当事人谈心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民法官独有的情怀和浩然的正气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兄弟二人。兄弟二人在主审法官的耐心劝解下最终豁然开朗,自行达成和解并撤回了起诉。一起兄弟之间的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在主审法官四两拨千斤的巧妙调解下终于得到了圆满化解。俗话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果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多一份包容谅解,这世上就会少一份矛盾纠纷。
责任编辑:扎鲁特旗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