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扎鲁特旗法院民一庭收到一封来自省外某大学大一学生王星(以下均为化名)的一封感谢信,信中写到“感谢扎鲁特旗法院民一庭法官的亲情断案,不仅维护我合法继承权益,也使我家几近破碎离散的家庭重圆,更使我大学学业得以继续”,“民一庭法官不是我家亲戚,但胜似亲人……”。
事情经过是这样:原告王伟、王星系扎旗鲁北镇小黑山村村民,均为二十多岁的女孩,王星在读省外某大学。女孩的母亲三年前病故,本案被告王启系原告王伟、王星的亲生父亲。被告王启再婚后家庭矛盾逐渐激化,因琐事经常争吵。去年秋季两个女人一纸诉状将父亲告到法院,要求依法继承母亲的遗产。本案事实清楚,法律关也不复杂,二原告的诉请与法有据,但庭审中因双方积怨太深、争议分歧较大,调解未果。案件承办人考虑二原告经济尚不能完全独立,并且还在读大学,判决书一旦下发可能会导致父女亲情从此彻底决裂,法官多次到原被告家走访,聊家常、交朋友,结合案件对其讲责任、讲义务、讲亲情,一遍一遍地做原被告工作,特别是做被告王启的工作,最终在法官耐心细致调解感召下,双方都做出了让步,达成调解协议:24亩生态示范林地(成材林)归二原告,被告一次性给付原告遗产分割款3000元;被告与被告妻子生前共有的住宅房、3头牛、其他杂树林地100亩归被告,并承担家庭所有共同债务。庭审中两个女孩含泪诉说了自己的无奈和心里话,父亲也道出了生活囧境以及为人之父的责任义务,双方都理解了对方的难处不易,并真诚的原谅了对方。
历时一年之久,在乡邻引起轩然大波的两个亲生女儿状告父亲的“不孝”案件,在众人的异样眼光中悄然结案。在法官的劝说下,两个女儿搬回家住了,喧嚣已久的家庭恢复了往日平静与祥和,两个女孩又继续了她们的大学生活,老汉脸上又呈现出久违的笑容。有道是“依法继承助学子,分家不分骨肉情”。